醫護人手臨爆煲 引入外援舒困局 - 美聯工商舖

醫護人手臨爆煲 引入外援舒困局

【東周網】04/02/2019

香港每年都要面對流感高峰期,早前公立醫院人滿為患,前線醫護人員不勝負荷導致壓力爆煲,連續兩個周末舉行集會申訴,抗議醫管局管理不善,護士協會更刊登報章廣告,狠批政府不理前線醫護人員死活,漠視其工作壓力,筆者向來極敬重這些為大眾服務的醫護人員,也希望在此為他們發一下聲。

其實本港前線醫護人員工作不勝負荷,早已是老大難的問題,他們每天工作多個小時,別說沒法好好休息,有時候甚至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加上醫院病床佔用率爆燈,一個護士隨時要照顧十多個病人,而因為輪候人數眾多,醫生為每個病人診症的時間,也只有區區數分鐘,欲深入了解病人的情況也有心無力,而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未來對醫療需求只會有增無減,食物及衛生局去年六月公布的醫療人力資源檢討報告指,到2020年本港將缺乏500個醫生,而到2030年,欠缺醫生更會增至1000個,情況實在令人憂慮。

雖然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已經宣布會多預留5億元予醫管局,以增聘人手減少護士文書工作,又回復入職醫管局首兩年的員工增薪點,防止人手流失,對此筆者是絕對支持,但觸發前線人員壓力爆煲在於人手嚴重不足,而這問題並非香港獨有,例如新加坡早前也面對醫生不足的問題,惟其政府放寬對海外醫生到當地執業的規限,當地設有「名單制」,只要獲官方認可的院校醫科畢業生,就有資格成為「有條件註冊」或「臨時註冊」醫生,不用考取執業試,筆者認為醫管局可參考新加坡的做法,此既能舒緩前線醫護人員壓力,同時又可以加強醫學交流,而醫學界亦需打破保護主義,以病患的福祉為重,否則醫護人手只會陷入惡性循環,到頭來受苦的還是廣大的市民。

東周網最新文章

【東周網】11/02/2019
建議工廈可局部活化 釋出價值締多贏局面
【東周網】04/02/2019
醫護人手臨爆煲 引入外援舒困局
【東周網】30/01/2019
國內投資物業猶如隔山買牛 港人宜先求知、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