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灣利眾街2項目 重建後樓面增5成 - 美聯工商舖
【最新消息】25/06/2025

柴灣利眾街2項目 重建後樓面增5成

興勝創建(00896)過去幾年收購柴灣利眾街區內工廈展開重建,位於利眾街的兩個合資項目預計合共提供近25萬平方呎樓面,重建後樓面將較原有樓面大增5成。

利眾街工業區佔地約44.7萬平方呎,由31幢工廈組成,大多數為規模較小、樓齡較舊的建築,業權分散,只有5至6幢屬單一業權,其中較新的東貿廣場樓齡約13年。整體而言,該工業區轉型速度相對緩慢,有個別活化改裝,但重建個案不多。

至於興勝創建則在過去幾年在利眾街展開兩個重建項目,分別涉及利眾街14至16號的德昌廣場,以及利眾街18號美利倉大廈,兩個項目料合計可提供約24.7萬平方呎,相較兩幢工廈現有樓面16.3萬平方呎,大幅增加5成。

當中利眾街14至16號的德昌廣場,前身是德昌工業大廈,原本由德昌電機持有,在2018年活化改裝成為商廈,之後在去年以約9.5億元由興勝及南豐購入,由於現時活化工廈措施鼓勵業主重建,最多可以增加2成樓面,興勝等向城規會申請放寬地積比率2成至14.4倍作重建。

以德昌廣場地盤面積約10,515平方呎計算,可重建一幢28層高的新式工廈,總樓面增至約15.1萬平方呎,比起原有樓面9.5萬平方呎,多出約59%。

至於另一幢的利眾街18號美利倉大廈,則由興勝創建等合資約7.35億元收購,原為16層高工廈,佔地約6,685平方呎,現有樓面約6.8萬平方呎,該大廈已於2022年4月清拆,預計以地積比率14.4倍重建,將成為26層高的新式工廈,總樓面約9.6萬平方呎,較原有樓面增加逾4成。

過往的轉型案例包括利眾街34號的寶源東丞工業樓,早前簽訂特別豁免書,獲批增加多項用途,包括食肆、展覽廳、辦公室、商店及娛樂場所等,展示區內工廈多元化的發展潛力。另外,房委會旗下樓齡逾60年的柴灣工廠大廈,基於保育理由,於2016年改建為公屋華廈邨。政府近年推出放寬地積比的活化工廈措施,原本有利於區內工廈重建轉型,不過受到工商業市道疲弱影響,發展商展開收購重建計劃意慾有限,預計在未來重建步伐將有所減慢。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章報道

IBD 美聯工商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