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44%甲廈樓齡逾30年 憂明年跌價兩成 - 美聯工商舖
【最新消息】02/07/2025

港44%甲廈樓齡逾30年 憂明年跌價兩成

本港商業市道低迷多時,整體甲級寫字樓租賃市場能否逐步復甦仍存未知數,除了空置率高企問題,市場同樣關注寫字樓的樓齡老化嚴重,事關兩大因素將共同影響寫字樓市場的租金和價值。據仲量聯行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以樓面計算,目前全港約44%的甲級寫字樓樓齡已超過30年,比例將於2030年升至55.1%,到2035年會有約五分之一的甲級寫字樓樓面或面臨功能性淘汰,難以吸引租客。

香港核心商業區約97.4%的甲級商廈於2015年前落成,比例高於其他國際城市。商廈老化之際,未來5年預計將有830萬方呎甲級寫字樓供應進入市場,相當於過去10年淨吸納量的總和,市場競爭料將進一步加劇。老舊物業若未能及時升級翻新,將難以滿足租戶日益提高的期望,面臨租金壓力、空置率上升、營運效率下降,並且資產價值下滑。

近年隨着混合辦公模式普及,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標準日益嚴格,智能辦公空間興起等因素,市場出現明顯的「優質遷移」(Flight to quality)趨勢,租戶傾向選擇靈活度高且符合可持續發展標準的現代化寫字樓。

去年商廈市場數據正好反映上述「優質遷移」趨勢,樓齡5年內的甲廈錄得超過100萬方呎的吸納量;相反,樓齡30年以上的寫字樓錄得負4.4萬方呎的吸納量。租金方面,目前新舊寫字樓的租金差距逐漸縮小至每方呎2.9元,創下歷史新低,不難想像,更多租客於租約屆滿後會傾向遷往優質寫字樓空間。

隨着優質寫字樓不斷湧現,鍾續指,高齡商廈單靠租金優惠已難以取悅租戶。作為房地產服務和投資管理公司,市場預計,相關租金差距將會隨市場復甦而顯著擴大。如今,寫字樓不再只是工作場所,更成為企業吸引人才、展現企業文化與踐行可持續發展承諾的策略工具。企業在選址時更注重空間能否提升員工體驗、品牌定位及ESG表現,而新建寫字樓在這方面往往更具優勢。

到2026年甲級寫字樓的資本價值及租金將下跌超過10%,而樓齡超過30年的物業價值跌幅更可能多達20%。她提醒,老舊寫字樓若不積極升級,將難以維持市場吸引力和資產價值。

策略性升級已成為保障寫字樓資產價值的關鍵。透過有系統的設施升級,既能提升租戶滿意度及租賃需求,亦有助改善營運效率與物業表現,穩固市場競爭力。事實上,不少完成翻新的老舊甲級寫字樓至今仍深受租戶青睞。

對於不適合進行大規模重塑的物業,業主可考慮具成本效益的輕度改造(Light retrofit)。這類方案主要針對公共空間及基本設施進行改善,對租戶日常運作影響極小,但短期內成效顯著。研究顯示,透過優化樓宇管理系統和空調冷水機、安裝LED照明及智能感應器等措施,每年可節省約16.8%能源成本,回本期少於一年。

商廈業主應根據物業現況及市場定位,審慎評估不同升級路徑,制訂最合適的資產策略,以鞏固競爭優勢並確保長遠回報。以提升能源效率為例,是快速有效改善現金流與營運效益的策略之一。今次報告進行的個案研究估計,投資約74.5萬元進行節能升級,每年可節省43.5萬元支出,回本期僅1.7年。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章報道

IBD 美聯工商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