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零售須主動破局 迎政策機遇展新生 - 美聯工商舖
【最新消息】09/07/2025

餐飲零售須主動破局 迎政策機遇展新生

香港整體經濟持續向好,這是毋庸爭議的事實,本地生產總值已連續9個季度保持增長,突破3萬億港元水平,加上打工仔收入亦有實質增長,通脹大致保持平穩,若說香港經濟不好,明顯說不過去。

然而,我們亦必須承認,部分大家熟悉的商戶和食肆相繼結業,市民對經濟的「體感溫差」同樣真實存在。正值經濟轉型期,飲食和零售業經歷結構性調整,行業需要推陳出新,這是新陳代謝的必然歷程,業界要主動搶抓政府「谷」起的機遇,同心攜手方能闖出新天地。

隨着一些老品牌,例如大班麵包西餅、海皇粥店、燉奶佬,以及鴻星海鮮酒家等結業,加上部分媒體煞有介事地將上述情況形容為「結業潮」,市民對飲食和零售業的前景不表樂觀,可以理解。不過,社會其實不必過度悲觀,政府統計處日前公布本年5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扭跌為升,數額達313.2億元,按年升2.4%,銷貨量也增1.9%。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明,目前不少零售商經營情況理想,而且有新品牌出現,加上近期港元回軟,港人留港消費及訪港旅客量按年增加,對零售市道有正面作用,相信零售業會一步一步向好。

零售業表現改善,甚至逐漸好轉,這跟政府大力推動盛事經濟,以及啟德體育園順利投入運作,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溫嘉煒指出,本港大型演唱會舉行,有助帶動訪港旅客增加,雖然環球貿易戰令宏觀經濟不明朗,但本港大型體育場館持續舉行多項大型活動,加上股市近期回升,認為有助提振消費氣氛。

業界預期,香港零售市道在今年下半年會持續改善,有理由相信,與零售業關係密切的飲食業,亦會因為旅客增多、市民消費意欲增加等理由而改善。雖然市民近期不時會看到食肆結業的消息,惟實際上商舖的出租情況,並非如大眾想像般不濟。主力提供商舖地產代理服務的美聯旺舖董事江靜明近日接受訪問時表示,雖然近來有800多間店舖結業,不過,據該公司統計,同時有700多間新店舖開業,可說是「一雞死一雞鳴」;新店舖主要是來自內地或韓國品牌攻港,只是現階段未必太明顯。

全球性商業地產服務和投資公司世邦魏理仕近日亦發表上半年香港商業房地產報告,在零售商舖方面,該公司的香港顧問及交易服務—商舖部資深董事兼主管溫運強表示,隨着旅客人流量持續回升,加上整體零售銷售逐步穩定,部分零售商正以審慎樂觀的態度重新進場。

他又稱,整體零售銷售於今年5月扭轉下行趨勢,餐飲業租賃總面積達13.4萬方呎,是2009年以來最高,珠寶金行則輕微擴張。另外,核心區空置率下降0.7個百分點至7.1%。中環維持穩定6.6%;銅鑼灣升1.3個百分點至6.6%;尖沙咀與旺角分別下降1.4個百分點至12.9%及下降1.8個百分點至5.1%。我們有理由相信,當新進入市場或擴充營業的商舖陸續開業,市民大眾應可感受零售飲食業逐步復甦的勢頭。

雖然香港零售及飲食業逐步回穩,但未來是否可重拾升軌,除靠政府政策推動、吸引更多客流外,飲食業能否配合政府政策倡議,推出切合社會潮流和需要的產品,同樣非常關鍵。

舉一例子,香港人口老化情況嚴重,「老友記」對餐飲的需求亦因為身體機能變化而改變;政府的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早前公布及落實30項措施,刺激這個極具潛力的銀髮市場。其中,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牽頭推動的措施中,正正包括推動飲食業界推出適合長者的飲食,包括俗稱「軟餐」的照護食。

食肆若能因應香港市場的需要,專門安排一些適合長者的食品和菜式,不單可以吸引長者消費,長者的家人亦有機會一同光顧「長者友善」的食肆。長者菜單和「軟餐」等安排,對食肆而言肯定屬於「破格求變」的舉措,今天市場上除了有米芝蓮級中式食肆提供這種服務外,部分快餐店同樣都有類似安排,據稱顧客的反應亦非常正面,直接帶旺生意。

除了推動銀髮經濟,政府亦力爭「粵車南下」在今年11月正式啟動,以每日100個預約名額開展,之後按口岸和附近道路交通、用家適應情況、社會反應等,以穩健可控方式推進。另外,在盛事經濟推動下,全港首個國際熱氣球節將於9月登場,屆時多國特色熱氣球將在中環海濱飛行,勢必成為另一「吸客神器」,再加上葡萄牙足球巨星C朗拿度於尖沙咀K11 MUSEA的首個亞洲個人博物館正式開幕,相信未來定可吸引大量球迷來港「朝聖」。

政府積極爭取盛事、活動及主題景點落戶,倘若要真正「做旺個市」,單靠政府的努力並不足夠。香港零售飲食業正處於結構調整期,經濟基本面穩健與政府政策支持,可為行業提供機遇,但消費模式轉變、成本壓力與市場競爭構成相當挑戰。能否真正讓零售和飲食業迎向更好的未來,端賴各界攜手「破局」,尤其是店舖業主倘能盡其所能積極考慮「減租」,為優質租客創造繼續經營的有利條件,定能創造雙方共贏的局面。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章報道

IBD 美聯工商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