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舖業主及租客必讀:黑雨水浸應對指南 - 美聯工商舖
【工商舖學堂】06/08/2025

地舖業主及租客必讀:黑雨水浸應對指南

香港的雨季(5月至9月)常帶來暴雨和颱風,增加洪水風險,特別對低窪地區的商舖業主和租客構成威脅。2025年8月5日,香港因每小時60-90毫米的暴雨及9,837次閃電,導致嚴重道路積水、交通擠塞,學校、法院和部分醫院病房關閉,天文台發出最高「黑色」暴雨警告。商業區受影響,特別是依賴人流或送貨的商舖。2023年9月的「世紀暴雨」曾造成超過6億港元的保險理賠,顯示洪水的經濟影響。本文提供最新的防洪措施、洪水後應對策略及政府支援資訊,幫助商舖業主和租客保護生意和財產。

一、香港雨季

香港位於珠江三角洲,雨季期間(5月至9月)常有暴雨和颱風。香港天文台的暴雨警告系統包括:

  • 黃色暴雨警告:每小時降雨量≥30毫米,可能導致低窪地區積水。
  • 紅色暴雨警告:每小時降雨量≥50毫米,嚴重影響交通和日常活動。
  • 黑色暴雨警告:每小時降雨量≥70毫米,可能引發大規模洪水和山泥傾瀉。

2025年8月5日的洪水事件顯示,低窪地區如旺角、油麻地、柴灣等商業區特別易受影響。根據香港天文台,香港年均降雨量約2,400毫米,其中超過一半集中於6月至8月。2023年9月7-8日的暴雨事件錄得632毫米降雨量,創140年來第二高紀錄,顯示極端天氣頻率增加。

二、過去洪水事件的影響

以下表格總結近年香港的重大洪水事件:

事件日期雨量(毫米/24小時)受影響地區保險理賠金額(億港幣)主要損失類型
2025年8月5日60-90(每小時)旺角、油麻地、柴灣未有數據道路積水、交通擠塞
2023年9月7-8日632旺角、油麻地、柴灣6.32商舖財產、業務中斷
2018年9月(颱風山竹)-全港31.0住宅、商舖損壞
2008年暴雨-北區、低窪地區2.37商舖損失

數據來源:香港保險業聯會(HKFI)、香港天文台及市場資料,僅供參考。

三、事前預防

1. 加固物理設施

  • 門檻及止水帶安裝:於店舖門口或玻璃幕牆底部增設止水條或可升降防水板,以阻隔水流進入。
  • 排水系統維護:定期清理門外排水溝及雨水渠,確保排水通暢,減少積水風險。
  • 防水塗層/薄膜:在地台及牆底易進水位置塗抹防水塗料,或貼防水膠膜,加強渗水阻隔。

2. 設備與物資保護

  • 電器抬高放置:將展示機台、收銀系統等電器設備抬高至少30–50厘米,遠離地面水位範圍。
  • 高架貨架與儲存:重要貨品或易損物料存放於高架貨架上,並預留易拿取的空間以便緊急撤離。
  • 防水包裝:對貨物採用防水塑膠封袋或真空包裝,加強對潮濕的防護。

3. 保險與合約審視

  • 購買全面財產保險:選擇涵蓋「洪水」、「暴雨」及「水浸」風險的「財產一切險」或「商鋪綜合保險」,並確認免賠額與賠償限額。
  • 有需要時可同時考慮「業務中斷保險」以覆蓋因水浸而需停業所導致的收入損失。
  • 租約條款增補:租客可考慮與業主協商增訂「天災停業損失補償」條款,明確分擔突發洪水造成的修復及停工損失。
  • 定期更新資產清單並拍攝照片存檔,方便理賠。

4. 制定緊急計劃

  • 為員工和顧客制定疏散計劃,包括安全撤離路線和緊急聯繫方式。根據勞工處指引,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期間應考慮讓員工提早離開或在家工作。
  • 準備備用電源(如發電機)和緊急照明設備,應對停電。

四、警報出現時的應急措施

1. 迅速啟動撤離/上提計劃

  • 人員安全第一:收到黑色暴雨警告後,立即疏散非必要人員,關閉店舖並鎖好門窗。
  • 設備、庫存上提:動員員工於安全前提下將貴重設備、貨品盡快移至高處或安全區域。

2. 關閉水電、煤氣

  • 切斷總電源:掛上「水浸危險」警示標誌後,迅速切斷電源,以避免觸電風險。
  • 關閉瓦斯閥:防止因管線破壞導致瓦斯洩漏,引發次生災害。

3. 現場紀錄與報警

  • 拍照錄影:拍下水位、進水位置及受損物品,作為後續保險理賠和修復依據。
  • 聯絡保險公司:在安全後立即通知保險公司啟動理賠程序。
  • 緊急求助熱線:如有受困或其他危險,盡快撥打999或政府熱線1823求援。

五、事後善後與重建

1. 災後評估與修復

  • 專業清淤及消毒:聘請具牌照的清潔公司進行水浸清淤、霉菌消除及全面消毒,確保衛生安全。
  • 結構與電路檢查:請註冊工程師檢查承重結構及電力系統,排除隱患,並保留報告供保險及業主審核。

2. 保險理賠流程

  • 提交完整證明文件:包括現場照片、報警紀錄、維修報價單、清潔消毒發票等,以提高理賠成功率。
  • 追蹤進度:主動與保險公司保持聯繫,了解審核進度,確保理賠按時到位。

3. 協商分擔與減免租金

  • 與業主協商:根據租約條款討論部分修繕費用及因停業造成的租金減免或緩繳安排。
  • 申請政府資助:留意政府的「重置業務支援」或「小型業務資助計劃」,如合資格可爭取資金補貼。

租客如何應對黑雨水浸損失?

租客無法直接控制建築物防洪措施,但可採取以下行動:

  • 與業主明確責任界定
    • 若水浸因物業老化、設施故障引起,業主應負責維修及安排保險理賠。租客受損物品可嘗試申請賠償。
    • 若租客自行改裝地台或堵塞排水設施造成水浸,則相應維修費與損失由租客負責。
    • 租約通常規範租客負責個人物品保管,因此租客應盡早了解租約條款。
  • 預防措施
    • 在店鋪入口設置門檻或防洪板等物理障礙,減少水浸風險。
    • 將重要設備、貨品抬高存放,避免直接接觸地面積水。
    • 定期清理店外排水溝渠,保持暢通。
    • 對店內電源插座、設備做好防水保護。
  • 保險自購
    • 考慮購買針對水浸風險的商業財產保險(商舖保險)。
    • 大型商場的租戶可查詢是否納入業主的綜合保險範圍,若無則自行購買。
    • 商業保險不但保障物品損失,亦可涵蓋因停業帶來的營業損失。
  • 緊急應對
    • 收到黑色暴雨警告時,及早關閉電源,疏散人員。
    • 拍攝損失現場作保險理賠及投訴證據。
    • 盡快通知業主及保險公司啟動理賠流程。
  • 加強租戶與業主溝通
    • 及時反映水浸問題,共同協商維修、理賠及補償方案,避免糾紛。
    • 保持租賃合同中有明確的水浸及維修責任條款。

這些措施可幫助香港地舖租客最大程度降低黑雨水浸導致的損失風險,並明確損失賠償責任。

政府防洪措施

香港政府正在實施的一系列防洪措施,希望減少雨災對市民影響。

  1. 排水系統提升,減少水浸風險
  • 15項主要排水改善工程涵蓋柴灣、黃大仙、元朗、尖沙咀等地區,這些地點多為商業活動熱點,排水能力加強可減低地舖遭遇水浸的頻率和嚴重性。
  • 路政署在水浸黑點附近增加排水渠口和集水溝數量,幫助迅速排走積水,保護商舖免受水浸侵害。
  1. 預警與應變機制完善
    • 渠務署加強即時清理、增派應變隊伍、使用抽水機器人和AI水位監測系統,提升雨季及暴雨時的快速反應能力,減少水浸時間,降低損失。
    • 跨部門協調演習讓現場處理更有效,保障商業區及其運營安全。
  2. 防洪設施和設備升級
    • 例如黃大仙中心及港鐵站等商業及公共基建加裝擋水板、水泵及防洪門,強化重要地舖及公共通道防水能力。
    • 這些硬件設施直接保護店舖內部財產,減少水浸導致的財物損失。
  3. 提升防洪意識及合作機制
    • 政府透過宣傳教育、通訊群組等形式,促使業主、物業管理公司及租戶建立溝通協調機制。
    • 強化業主和租戶間的合作,形成合力防洪,有助協同應對瞬間的水浸衝擊。

以上政府主導的排水改善和防洪管理措施,顯著提高了香港地舖所在社區的抗洪能力,為業主和租客創造更安全的營業環境,減少水浸帶來的經濟損失和營運中斷風險,同時促進多方協作增強災害韌性。

資源與支援

  • 香港天文台:提供暴雨警告和天氣預報(香港天文台)。
  • 勞工處:提供暴雨期間工作安排指引(勞工處指引)。
  • 排水服務署(DSD):提供洪水應對建議,24小時熱線2300 1110。

香港雨季的洪水風險對商舖業主和租客構成挑戰,但透過提前準備和快速應對,可有效減少損失。業主應安裝防洪設備、提升貨品、維護排水系統並確保保險覆蓋;租客需了解租約、購買個人保險並制定緊急計劃。政府正在加強排水系統和應急措施,配合香港天文台的實時資訊,幫助商舖應對2025年雨季挑戰。

IBD 美聯工商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