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署表演場地改革助力文化旅遊經濟 - 美聯工商舖
【工商舖學堂】05/09/2025

康文署表演場地改革助力文化旅遊經濟

在香港這個國際化都市,文化與旅遊產業一直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公布了一系列表演場地改革措施,包括調整香港體育館(紅館)的定位、預留東九文化中心為長期演出及藝術科技的重點場地,以及將沙田大會堂演奏廳專門用作粵劇演出。這些改革不僅有助於文化藝術的多元發展,還將帶動周邊旅遊消費,進而影響工商舖市場的租金和投資機會。

政策變革要點

康文署此次場地租用政策改革,主要包含四大核心措施。

紅館轉型

香港體育館(紅館)由過去「體育優先」轉變為「演唱會優先」定位。這項轉變將為演唱會主辦單位提供更多檔期,直接助力發展香港的「演唱會經濟」。

紅館定位轉變為「演唱會優先」獲得了演出業界的廣泛歡迎。演出業協會主席許冰心指出,這將為演唱會主辦單位提供更多檔期,讓業界擁有更大空間進行規劃和部署。

演唱會經濟不僅有助於文化發展,更能促進整個演出創意產業鏈的發展,包括舞台製作、音樂、舞蹈、視覺藝術設計等多個領域。

大量觀眾湧入不僅帶來直接消費,還會提升區域商業活力,推高周邊商舖價值和住宅需求。香港都會大學早前亦看中紅磡區物業價值,購入紅磡一幢全新酒店作學生住宿用途,物業鄰近港鐵何文田站及都大校園。

除了學生住宿之外,香港都會大學位於何文田廣場的學習中心亦於2024/25學年前啟用,加上這裡傳統34校網、中學隸屬的九龍城區,為家長們的熱門之選區域,帶動區內屋苑如皓畋及周邊一帶適合作為教育空間的物業價值。

東九文化中心升級

東九文化中心預計今年11月全面啟用的全新國際級重點表演場地,將預留作為推動長期演出和藝術科技的重點場地。它具備先進科技設備,支援跨媒體創作演出需求。

東九文化中心是香港藝術科技的旗艦場地,擔當先驅先行的角色,全力推動藝術創作與科技融合。這個中心預計將於2025年11月全面啟用,已經開始接受2026年的場地訂租申請。

作為推動長期演出和藝術科技的重點場地,東九文化中心不設場地伙伴,並將推出特別租務安排予長演及藝術科技項目。

其定位是促進更多具代表性的本地大型重點表演藝術創作誕生以至長演,推動產業化和文旅融合發展。

沙田大會堂粵劇專業化

沙田大會堂演奏廳被預留為粵劇場地,供符合條件的粵劇團體優先租用,上演職業班參演的粵劇長劇和折子戲,以推動粵劇專業化和產業化。

沙田大會堂演奏廳被預留為粵劇場地,這項決策回應了粵劇界對場地的殷切需求。作為香港首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粵劇的傳承與發展需要專門化的場地支持。

新政策下,沙田大會堂演奏廳將不設場地伙伴,供符合條件的粵劇團體全年以特別訂租優先租用,上演職業班參演的粵劇長劇和折子戲。這將確保有實力的表演團體有合理機會租用場地演出,同時促進粵劇專業化和產業化。

隨著粵劇活動在沙田大會堂的頻繁舉辦,沙田區屋苑如偉華中心河畔花園有望成為文化藝術從業人員和觀眾的理想居住選擇。因為其配套成熟,商場、餐飲和交通設施一應俱全,能夠滿足文化活動參與者的各種需求。這種綜合優勢在文化場館周邊地區中獨具競爭力。

場地伙伴計劃

康文署還推出了為期三年經優化的第六輪「場地伙伴計劃」,在11個表演場地推行,包括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大會堂、油麻地戲院等場地。

文化設施如何影響地產市場?

文化設施對周邊地產市場的影響主要通過三個機制實現:

人流聚集效應能夠直接轉化為商業機會。世界級表演場地每年吸引數十萬甚至上百萬觀眾,這些文化消費者同時也有餐飲、購物、交通等需求,為周邊商舖帶來穩定客源。

產業集聚效應同樣重要。專門化的場地定位(如粵劇、藝術科技)會吸引相關藝術團體、創作人才和支持企業在附近設立工作室或辦公空間,從而帶動寫字樓和工廈需求。

配套需求增長也不可忽略。演出人員、創作人才和工作人員需要在場地附近尋找居住空間、排練場地和支援服務,這會直接刺激住宅租售市場和相關服務業發展。

康文署的表演場地改革不僅強化了香港的文化軟實力,還將通過旅遊經濟效應,積極影響周邊工商舖市場。如果你正考慮投資工商舖,或是尋找文化旅遊相關商機,不妨留意康文署的最新動態。這些措施預計將為香港帶來更繁榮的文旅景觀,助力經濟多元發展。

IBD 美聯工商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