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舖位主要分為街舖、商場舖以及樓上舖。由於早年,本港核心區的地舖或商場舖的舖位租金被搶高,不少行業轉戰區內的樓上舖,特別是民生消費、小本經營的店舖。若果創業資金不算十分充裕,樓上舖租金相較前兩類舖位為低,不妨考慮。等小編向大家簡單介紹3類主要的樓上舖,再淺析各類樓上舖的利弊。
由唐樓改裝的樓上舖前身為住宅,由於樓齡舊,大廈公契條款較模糊,故有不少業主將它們改裝為零售舖位。這類樓上舖地址多在人流最旺的地區,如:西洋菜街、波斯富街等,多位於一、二樓。由於涉及單位並不預作商業用途,所以多欠缺合乎商業規格的配套,如:能容納較高人數的走火通道。另外,此類物業亦嚴禁若干商業用途,如:飲食業等,限制了經營行業的空間。
這類樓上舖前身為寫字樓,不少位於二、三線區,或處於消費旺區的乙、丙級寫字樓。因乙、丙級寫字樓的租金不如甲級,部分業主便改變商廈用途,以樓上舖出租來增加其回報率。這類物業的基本配套會較唐樓改裝更佳,不過仍欠缺進一步的配套,特別是經營飲食行業所需的去水系統、化油池等。此外,如餐廳的流動人數多,本身的升降機數量或速度,可能會不足夠應用。當配套的使用量達到飽和水平,便會影響租金水平及較難找到新租客。
銀座式商廈,主要由大業主或發展商帶動發展,在改裝或興建之初,已有較精心的設計和計劃,因此配套比前唐樓及寫字樓改裝的樓上舖更為完善,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行業和容量限制,但市場上的買賣會較少。
而樓上舖無論對創業的小老闆租戶及購入作投資的業主均各具好處。對租戶而言,樓上舖面積大,價格較地舖相宜,可節省不少營運開支。而對業主而言,因樓上舖的租金收益,一般較住宅、寫字樓用途等優厚,故近年有不少業主為物業改裝成樓上舖出租,務求提升物業的租金回報。
樓上舖面積普遍較大,由幾百呎到過千呎不等,適合需要展示較多或較大商品的零售店,例如鑽石首飾、眼鏡、行李箱等。另外,樓上舖需靠熟客介紹,故也很適合有固定客源的行業,如:美容、髮廊、畫廊等等。
雖然樓上舖的售價或租金遠較地舖、商場舖相宜,然而,人流及消費氣氛卻遠不及後兩者,因此需要較多的宣傳攻勢。在一些消費旺段,如:旺角西洋菜街,便有不少易拉架置於大廈門口或附近,又或在街頭派發宣傳單張,以吸引消費者上門消費。但這兩種宣傳上法都有其局限,又不似銀行的樓上舖往往與地舖相連。故此,在眾多價錢相宜的宣傳手法中,透過落地櫥窗,向街上途人展示產品,效果往往比想像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