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為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的縮寫,即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是一種對企業營運的非財務性標準。隨著全球愈來愈重視可持續發展,世界各地的企業和政府都致力實現其減碳目標及ESG目標。很多企業特別是跨國或外國企業,在租賃及買賣商廈的時候,除了考慮租金呎價和設施管理,ESG也成為考慮的重要或必然因素。
地產行業的碳排放量佔全球總量達40%,寫字樓能否配合達致淨零碳排放目標已成企業作出租賃決定前的考慮因素之一。而且對ESG的推動往往是由官方展開。
因應巴黎協定提出的全球碳中和目標,香港政府在2021年十月公佈了《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節能綠建。通過推廣綠色建築、提高建築物能源效益和加強實行低碳生活,減少建築物的整體用電量。目標是在2050年或之前,商業樓宇用電量較2015年減少三至四成,並在2035年或之前能達到以上目標的一半。因此,為了響應政府的推廣,增加商廈的價值,很多商廈的建築也貫徹ESG的理念,加入綠化和智能的元素。
此外,香港聯交所在2016年要求上市公司發佈年度ESG報告,包括指定的強制性披露,並要求其他披露以「遵守或解釋」為基礎,當中也要匯報減碳工作進度。如前文所說,本港很高比例的碳排放來自建築,租賃獲綠色認證的商廈,成為上市公司較直接容易滿足減碳要求的方法。
不少舊式商廈為增值而翻新並加入ESG元素,而新建的甲級商廈則大多已包含ESG的概念,發展商在招租時亦會大肆宣傳此點以作招徠。恒地旗下位於中環的地標式甲廈The Henderson便是一例,以下將以其作例子闡述商廈在各方面如何應用ESG理念。
大廈獲得WELL 健康建築標準白金級前期認證以及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LEED)的白金級前期認證,亦獲得中國健康及綠色建築設計標識三星評級建築。大廈同時獲得綠建環評(BEAM Plus)暫定白金級認證。
在建築時,大廈使用的建築材料包括回收再造物料,而工程所產生的建築廢物將被回收重用或再造,並將園景融入建築設計。寫字樓配備高效照明系統,並將自然光線注入室內,亦設節水裝置,且利用回收雨水灌溉花園,以再生能源支持大廈運作,以達節能減碳。
推出由業主、租戶及其員工三方共同參與的ESG合作夥伴計劃,並採用先進的「數碼分身」(Digital Twin)技術以進行ESG數據管理,通過獎賞計劃及數據管理以推動多方參與,培養租戶及員工的可持續發展文化,為可持續發展訂立新標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