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资讯I2025/11/25
在香港工商铺(工业、商业、店铺)物业交易中,「挞订」(取消交易)的后果远比住宅严重。本文将详解导致挞订的三大主因(估价不足、业权问题、市场波动),并对比住宅与非住宅物业在法律责任上的关键差异,特别是关于「追收差价」与「必买必卖」条款的风险。
「挞订」在物业买卖中,指的是买方或卖方在签署买卖合约并支付订金后,因为某些原因决定不再继续完成交易的行为。挞订的后果可能十分严重,不仅会失去订金,还可能会被「追差价」,导致意料之外的损失。
根据市场经验与地产代理数据,工商铺交易失败通常并非单一原因,而是以下三大因素的综合结果:
| 常见场景 | 风险指数 | 详细原因分析 |
|---|---|---|
| 1. 银行估价不足 (Valuation Gap) | ⭐⭐⭐⭐⭐ | 发生率最高。银行对工商铺的估价往往比住宅更保守。若成交价高于银行估价,买家需「抬钱上会」(支付额外首期)。若资金不足,被迫放弃订金。 |
| 2. 业权或僭建问题 (Title Defects) | ⭐⭐⭐⭐ | 工商铺有可能涉及改建或僭建(如阁楼、消防系统改动)。若合约注明「现状买卖」,买家可能无法以僭建为由「踢契」(取消交易),反被视为违约。 |
| 3. 市场波动与投资策略 (Market Volatility) | ⭐⭐⭐ | 当楼市下行,买家发现「买贵了」,或者找到性价比更高的盘源。此时买家可能计算过「挞订损失」小于「资产贬值幅度」,选择止蚀离场。 |
挞订经常发生于买家未正确评估自身财务能力的情况下。有时候,买家往往低估了买楼所需的总成本,包括首期、印花税、律师费、按揭保险费、物业代理佣金等多项额外开支,导致资金不足。买家有时也错估自己能从银行借贷的按揭额度,或银行对物业估价不足,无法获得预期贷款,最终被迫放弃交易,失去订金。
有些买家依靠亲人担任按揭担保人,当担保人自身财务状况变化(如自己买楼)会导致银行调低按揭成数,提高首期并收紧供款与入息比率的压力测试要求。结果买家未能通过压力测试或获批按揭,被迫挞订。
成交期间,金融市场和政策变化可能引起物业价格波动,特别是楼花预售项目。物业价格跌或银行估价低于成交价,买家需「补差价」或增加首期支出,部分买家因租金压力或对未来楼市走势悲观,选择挞订退出交易以减低风险。
许多投资者误以为工商铺交易与购买新楼一样有「冷静期」,这是一个危险的误解。
若买家在工商铺交易中挞订,潜在的财务责任不仅仅是订金。以下是卖方可追讨的项目清单:
Q1: 如果银行估价低于成交价,我可以取消交易并取回订金吗?
A: 通常不能。 除非合约中有特别注明「交易须受限于银行成功批出贷款」,否则银行估价不足是买家的个人财务问题。买家必须自行补足首期差额,否则视为违约,订金将被没收。
Q2: 工商铺买卖合约中的「现状买卖」是什么意思?
A: 这意味着买家同意接受物业在签约时的物理状态及法律状况。如果签约后才发现有僭建或非法改动,买家很难以此为由拒绝成交。因此,签约前的专业查验至关重要。
Q3: 卖方可以无限期追讨「重售差价」吗?
A: 虽然法律允许追讨,但卖方也有责任「尽力减少损失」(Mitigate Loss)。卖方应在合理时间内以市价重售物业,才能有效向原买家追讨差价。如果卖方故意拖延或贱卖,法庭未必会判决全额赔偿。
挞订风险可透过谨慎财务安排、严格审核合约条款与依靠专业团队大幅降低。物业买卖牵涉金额高、违约责任重,买家务必三思而行、做好风险管理,避免因疏忽或判断失误带来严重损失,亦可以联系美联工商铺专业团队,为你提供最有效的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法律或投资建议。物业交易涉及钜额资金,签约前请务必谘询专业律师及地产代理。
页顶